红外线基本概念
红外线是指比红光波长0.76μm还长的直至400μm范围的不可见光线。现在,红外线检测和控制技术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、环保、医疗和家用电器中。利用波长0.76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递控制信号,它在透明大气中的传输特性要比可见光好得多。同时,由于靠近红光边缘,它具有与见光非常相似的一些物理特性,如直线传播、反射、折射和被物质吸收等,所以它也可以采用与可见光类似的聚焦透镜等光学装置。
物体加热到400~700℃时,将会放射出波长为3~5μm的红外线,属于中红外线区。而36~37℃体温的人体所放射的红外线,波长为9-10μm之间,属远红外线区个。
广泛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、红外接收光敏二极管和光敏管工作于近红外线区,其峰值波长在0.88-0.94μm之间,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在波长2~20μm范围内有效工作,根据需要再加上不同材料制成合适的滤光镜,能够在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范围作多种不同的用途。
对于波长为2~2.6μm、3~5μm、8~14μm的3个波红外线,被大气很少吸收,所以称这3个波段为“大气窗口”,用于遥感技术。国章三在可遥控的家用电器中,应用得最多的传感器是近红外线传感器。